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上海“高考状元”袁钧瑛:公派留美后不愿回国,年老了想落叶归根 正文

上海“高考状元”袁钧瑛:公派留美后不愿回国,年老了想落叶归根

2025-04-05 07:47:20 来源:重大新闻网 作者:天青 点击:6070次

她是赫赫有名的上海高考状元,国家公费派她出国留学。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,不负众望的取得了巨大突破!可当我们需要她报效祖国时,袁钧瑛却拒绝了,甚至公然加入美国国籍。晚年的她频频来往中美之间,以落叶归根为借口想要回到中国。她回国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?我们应该接受袁钧瑛吗?晚年想要落叶归根2023年11月份公布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名单中,袁钧瑛的名字赫然醒目。身为中国人,却加入美国国籍,到了晚年又想“落叶归根”回到祖国。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呢?袁钧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。祖父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袁开基,外祖父是法国文学翻译家李青崖。父母更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。在这样正儿八经的人书香门第家庭环境中,袁钧瑛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。可1966年的特殊时期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。在父母的支持下,继续坚持学习。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,19岁的袁钧瑛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上海的高考状元。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系,专攻生物化学方向。在大学期间,袁钧瑛表现出色,始终名列前茅。她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,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专业书籍。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,很快就赶上了留学深造的契机。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急需科研人才,但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相对落后。国家实施了公费留学政策,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。袁钧瑛在25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,赢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。她被派往美国哈佛大学,师从著名的生物学家、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·霍维茨教授,攻读神经学博士学位。在导师的指导下,她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成为霍维茨教授的得意门生。1989年还顺利获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,随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。在美期间,袁钧瑛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,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。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死亡机制领域,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,她先后担任助理教授、副教授。最终成为哈佛医学院的终身教授,且是该院首位亚裔女性正教授。一时功成名就的袁钧瑛,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,竟然做出了留在美国的决定。在完成学业后,她选择留在美国。这一决定让国内议论纷纷,许多人指责她背弃了祖国,忘恩负义。就算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,早年留学美国。学成后归来,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即使是在留学期间曾被美国政府威胁,要求他不得回国。钱学森仍坚定地回答:“我是中国人,我的祖国需要我!”但与钱学森形成鲜明对比的袁钧瑛,学成归来后并没有报效祖国。反而还加入了美国国籍,为美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。不过事在人为,袁钧瑛在做出这样的决定,也能理解。毕竟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对她的研究极为有利。就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来说,可能无法支持她的研究继续深入。最终她选择留在美国,继续她的科研事业。不过国外的生活终究是黄粱一梦,年纪越来越大的袁钧瑛开始思念祖国。她开始频繁回国,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。2006年,她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的客座教授。每年定期回国讲学,为国内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。之后还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,担任主任。直到上一年年尾,袁钧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尽管她的国籍仍为美国,但她通过实际行动,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支持。袁钧瑛作为细胞死亡机制领域的开拓者,她不仅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;还亲自参与和指导了多项前沿研究项目。回国后的她积极创建和领导科研机构,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。还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,造福社会。袁钧瑛的研究成果,推为全球医药研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同时她也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,为中国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可以说,袁钧瑛的回国,为中国科研事业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天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